中国青年网北京11月9日电(记者孙钊通讯员马浚鑫张鑫龙)“演练开始。”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,一场实战背景下的应急通信演练在偌大的训练场上拉开帷幕,六名通信分队官兵开始了“战斗”:架线铺缆、调频设台、对星入网……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里,一个集语音、图像、数据于一体的野战通信枢纽开设完毕。
近日,北京武警某部通信分队设置多种复杂情况,从难从严进行实战化演练,全面锤炼部队应急通信保障硬功,提高通信保障效率。
据了解,该部主要“攻关”的,是不断提高综合指挥车和卫星通讯便携站的操作能力水平。包含20余项设备的综合指挥车由主操作员、副操作员和通信参谋三名专业人员负责,利用信道密码机编写入密、通过短波电台传输信息、操作主显示仪处理图像数据……每个通信兵需要掌握的技能可达30种。
通信兵被称作是“每天战斗在一线的人”,他们每周都需要完整地开设一次通讯枢纽,每天都需要进行设备的检查维护,通过不断建联通联查找问题原因,迅速排除故障,保证通讯状况24小时维持良好。
“报告,卫星便携站建联完毕,用时4分56秒。”通信兵曾君鑫向现场的指挥员报告。“突破5分‘大关’实属不易!”据该部通信股参谋李柠介绍,卫星便携站的开设需要通信兵之间协同配合,对两人默契程度要求很高,并且要通过通信要素保持通联,之前记录是由通信班退伍战士小王保持了一年之久的5分03秒,能打破这个记录,这是我们平时实战化训练的结果。
该部把考核、演练中暴露的短板列入训练重点,从单兵单装、要素集成、合成训练,再到联训对抗,逐步加大训练难度,实现作战能力的阶梯式跨越,把动态勤务管控系统、卫星便携站、短波电台架设为练兵平台,利用无线、有线、卫星通信等手段,进行多网要素综合训练,实现了视频传送、语音传输、信息处理、实时监控、远程指挥等多种功能,有效提高了通信操作员的情况处置、协同配合能力,促进了训练水平的跃升。
“我们现在使用的装备,科技含量很高,只有不断地通过实战训练,提升战士技能,将手中装备的性能最优化,我们才能拥有打赢信息时代战争的本领。”已经从事通信工作7年的老班长卜玉柱坦言。
唯有贴近实战训练,才能在实战中掌握主动权。如今,在该部通信分队,时刻都弥漫着“硝烟”的味道,实战化训练在这里蔚然成风。